第544章 大明神剑的磨刀石(2 / 4)

问题,但这个选择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这和杀鸡取卵有什么区别的?没有乡贤缙绅和势要豪右带领,穷民苦力们,有没有足够的财富去投资各种各样的项目,让大明完成革故鼎新和新政的推行。

朱翊钧想了想在奏疏上批复:[火烧水得从底层开始烧,从顶层开始烧水,一定不会沸腾,热量会以水蒸气的形式散逸,没事多读读格物报,了解下万物无穷之理。]

张居正那套一元专制是行不通的,因为朱翊钧真的已经很忙了,太祖高皇帝那套,朱翊钧真的不行,那玩意儿要命。

朝臣们的奏疏五花八门,但整体上还是以说事为主,闲的没事干问安的奏疏,被朱翊钧狠狠的申饬后逐渐减少,从最开始无句读的奏疏,变成了都是标点符号的奏疏,而且俗文俗字的奏疏越来越多,这都是皇帝的要求。

句读是为了防止歧义,俗文俗字是为了让皇帝阅读轻松简单,一切都是为了行政更加高效。

户部收到了徐渭的奏疏,对海外通行宝钞对倭国的影响,真的是大开眼界,有限制的宝钞,居然可以在海外顺利推行,而且还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实在是让户部出乎意料之外,而另一方面,又佐证了一个观点,那就是,大明实在是太自由了。

大明宝钞的泛滥,除了朝廷滥发超发之外,最大的隐患就是皇亲国戚、武勋大臣们的私印,洪武年间,私发宝钞的案子,往往查着查着就查不动了,因为涉及到了皇帝不想怪罪的人物,完全听命于皇帝的缇骑,就得收手。

所以,国初私印钞法或者私铸通宝的肉食者们,常常托庇于皇亲国戚和武勋大臣。

民间广泛存在私铸铜钱的事儿,大明实在是太自由了,连私铸铜钱和私印宝钞,都不会被砍头,这不是自由是什么?

“大司徒!”张学颜带着兴奋的走了进来,急匆匆的走到了王国光面前,将一把麻丝放在了王国光面前,极其兴奋的说道:“我找了一个好东西!”

“淡定点,你是少司徒,户部的堂上官,这么冒冒失失的成何体统?我大明的堂堂正二品大员,如此喜形于色,不合礼数。”王国光教训了一下,拿起了手中的麻丝询问道:“这是什么?”

“蕉麻。”张学颜笑着说道:“常常用来织布,最多用来制作船舶的缆绳、锚绳,当然,对于户部而言,它最重要的作用是用来造纸,纸张十分耐磨,更加不易折损的同时,还能起到防伪作用。”

“防伪作用?”王国光眉头紧皱的问道。

张学颜极其兴奋的说道:“因为蕉麻造纸,现在只有朝廷能做,而且大批量的蕉麻,也只有朝廷能够得到!蕉麻纸,就是最好的防伪。”

蕉麻被称之为马尼拉麻,这种植物在马尼拉也不是遍地就是,生存的条件不算苛刻,但目前只有吕宋部分地区有种植,主要用于船舶生产,而蕉麻用于造纸,是户部对钞法探索的结果。

户部一直在寻找一种不易得到、强度高、耐腐蚀、抗霉菌、抗褶皱的麻料,来制纸印钞,而现在被户部给找到了,蕉麻做纸,就是私印宝钞的最大门槛。

首先就是原料难得。

蕉麻分为绿茎和红茎两种,而其中绿茎的产量最高,质量最好,但很难引种,在万历二年,吕宋总督府设立之初,就注意到了这种原料的特殊,因为缆绳需要使用这种麻料,殷正茂开始向广州和海南琼州引种。

万历三年为两百亩田,红茎蕉麻引进成功,绿茎失败,绿茎蕉麻主要是不耐虫害,而且对当地有些水土不服,总是多病害,动不动就大面积的枯死。

所以蕉麻只能依赖于从吕宋进口到腹地,这就是第一个困难,想要获得蕉麻,就必须要打通从吕宋到大明的所有关节,才能买到蕉麻,这就是增加私印的门槛,而且绿茎蕉麻的种植,主要集中在马尼拉附近,所有的蕉麻园都在总督府的手中。

其次就是配方,蕉麻造纸想要造的光洁白皙,那是需要下苦功夫的,麻纸上通常都会有纤维暴露,大明户部对技艺进行了改良,比如用纯碱代替草木灰,用白土代替日光漂白,石灰石增加油墨的吸附性,用飞底刀打浆机,代替传统的碓打舂碾,这些技艺的改良,每一步都是极为机密的配方。

我来搞定麻纸,技术上就极为困难,再加上防伪油墨等等,搞不好研发后生产的成本会比造出来的纸钞还要昂贵,得不偿失,最重要的是还会担上杀头的风险。

“好东西啊!好东西!”王国光看着手中这一团蕉麻线,再看看已经做好的蕉麻纸,有些微微发黄、发绿的纸张,十分的光洁,并没有传统麻纸那种粗糙感,还有试制的大明宝钞,让王国光连连感慨喜形于色,刚刚还在让张学颜淡定的王国光,反而不淡定了起来。

张学颜左右看了看,低声说道:“这是蕉麻一成的蕉麻纸,这是蕉麻三成的蕉麻纸,大司徒,你甩一下。”

一成的蕉麻纸,更加清脆,但甩动几下,就有了明显的折痕,而三成的蕉麻纸,甩起来声音声音就不那么明显了,但没有折痕。

“通行宝钞的纸张里有两成的蕉麻。”张学颜拿起了手中试制的纸钞低声说道:“声音清脆,而且抗折。”

防伪也会变得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