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五章 大明掌控历法的神(3 / 4)

问安。

跟着朱载堉一起进来的则是一个三十多岁的男子,他看起来格外的瘦弱,因为个头很高,骨架大,又不是很胖,看起来就很瘦,眼神里闪着光,带着几分坚毅,他入门五拜三叩首,俯首帖耳的说道:“臣叩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朕安,免礼,都坐下说话吧。”朱翊钧疑惑的问道:“这位是…”

“邢云路,万历八年进士,考入了皇家格物院。”朱载堉介绍了下邢云路的出身,大明的进士,不想做官,跑去当五经博士,和出家没什么两样了,朱载堉想了想说道:“尤其擅长天文。”

“邢云路,朕记下了,坐坐,不必拘谨。”朱翊钧点头,他也不是每一个五经博士都认识。

“邢云路?你是邢云路?”

朱翊钧重复了两遍这个名字,越听越觉得熟悉,他还真听说过这个名字。

他立刻想起了这人到底何方神圣,大明本土天文学家,将回归年长度值精确到365.24219日,和后世理论回归年平均长度相差2.1秒,简而言之,大明掌控历法的神。

元代郭守敬已经是神仙人物了,郭守敬修的历法,用了四百年,只差了一天,泰西的儒律历,在万历十年修订的时候,直接删减了10天,郭守敬已经很强了,而邢云路能在大明禁习天文学的浪潮下,用极为原始工具,通过数年如一日的观测,校正郭守敬郭神仙的误谬,可见其在天文学上的成就。

“北直隶保定府人?”朱翊钧看着邢云路确定他的籍贯,看是不是重名。

邢云路还以为勤勉无比的陛下对五经博士的履历十分的熟悉,赶忙俯首说道:“保定府安肃人。”

那就是了,万历八年进士里也只有一个叫邢云路。

“嗯好,皇叔这次来做什么?”朱翊钧询问着朱载堉的来意。

“我们发现了郭守敬大统历的四个误差,陛下,首先要说明的是,我们的计算也不是准确的,只能说是逼近了正确值。”朱载堉向来非常的严谨,格物是可能性无限逼近于一,但总是在精确的路上。

朱翊钧深吸了口气,坐直了身子说道:“皇叔你可以开始了。”

朱载堉开口说道:“这四个误差第一个误差则是亘古以来的,在之前,我们普遍认为,冬至前后日晷影长的变化是对称,但我们经过了极为精确的测算,发现在冬至前后的影长变化并不对称,从亘古以来都是有这个误差的。”

“第二个误差是我们之前认为一天之内的影长的变化是均匀的,但我们经过详细的测算,发现了并非如此,这产生了新的误差。”

“第三个则是郭守敬的四海绘测,没有考虑到进经度差,造成的影长差别,彼时只有纬度,没有经度。”

“第四个误差则是跨越了三百年的时间,每一个回归年的长度变化,之前普遍认为,我们每一年的时间是相同的,但其实是有变化的。”

“基于以上四个误差的修正,我们得到的回归年长度为365.2422天,也就是365天24刻22分51秒13忽30丝。”

朱载堉已经尽量让自己讲的通俗易懂了,这四个误差的具体计算,和具体的测算法,朱载堉都省略掉了,而是直接给了结果。

大明1天100刻,1刻100分,以此类推,六十进制的时分秒因为还未曾修新的历法,所以还没有问世。

“那么这些误差是由什么引起的呢?”朱翊钧兴致勃勃的问道。

朱载堉极为兴奋的说道:“通常情况下,我们认为地轴和黄道平面的夹角是66°34′,这是永乐年间帖木儿王国国王兀鲁伯测定的,但其实这个角度也在变化,大约在67°53′和66°34′之间变化,不到一度,而且地球绕太阳的轨道,我们发现,不是正圆,而是一个椭圆。”

“虽然我现在还不能证明它,但我观察到的金木水火土的运动,都是如此。”

朱载堉拿起了一支铅笔,随手画了个直角坐标系,将一个椭圆画好,将原点描述为太阳,将椭圆描述为行星运动的轨迹。

“太阳在椭圆轨道的焦点上,而地球在这个椭圆上围绕着太阳运动,在靠近太阳的时候,速度会增大,在离开的时候,速度会减小,极其的神奇。”朱载堉无比兴奋的说道。

朱翊钧好奇的问道:“为什么是椭圆的呢?”

“额,我不知道,还没想到。”朱载堉愣了愣,兴奋变得有些沮丧,这可能就是探索认知世界边界的痛苦,当突破一个点之后,才发现,还有无数个问题在等待着他,这条路根本没有尽头。

“没事,慢慢来就是。”朱翊钧意犹未尽的说道。

朱载堉讲的内容朱翊钧非常明白,就是开普勒第一定律发现的过程,地球绕着太阳转的轨道是椭圆轨道而不是正圆,现在的开普勒应该正在家里帮母亲照顾旅店,开普勒的爷爷是斯图加特的市长,但是开普勒的父亲去尼德兰地区参加了尼德兰八十年独立战争,并且死在了那里。

开普勒只能帮助母亲照顾旅店维持生计。

朱翊钧询问道:“是谁发现的呢?”

“是邢云路,这就是我带他过来的原因。”朱载堉隆重的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