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正德(1)(1 / 4)

靖难攻略 北城二千 3147 字 2天前

“正德英名已播传,南征北剿敢当先。”

“平生威武安天下,永镇江山万万年!”

湖畔的一辆汽车上,一名三十多岁的青壮站在车顶,双手长开,好似要拥抱面前山河,口中则是诵读一首自卖自夸的七言诗。

湖泊上,迎来送往的花船上悬挂着代表时代的旌旗,令人了解了当下的时间。

正德三年九月二十四,大明正德朝万寿节(皇帝生日)。

“将军,我们还是快些回家吧,外面全是搜查我们的人。”

一名貌若妇人的男子哭丧着脸劝解那名站在车顶的男子,男子闻言意犹未尽啧啧几下,随后直接从车顶跳下来,拍拍手道:

“杨尚书也管我管的太乱了,居然连军队都能调动了……”

男人继承了老朱家的阔脸高鼻,可以胡须不算浓密,不然还真有几分朱瞻壑、朱祁钺的模样。

正德皇帝朱厚照,作为理政近十年,当皇帝三年多的一位皇帝,他不同于他的父亲,是一位表面行事轻佻,实际上极有主见的男人。

他会出现在这里,也并非是为了游山玩水,而是为了一个人。

他的目光向湖泊看去,一艘乌篷船从湖中心缓缓驶来,,而上面则是坐着一名满头白发,身材消瘦的垂钓者。

“新建侯,朕来找你了!”

朱厚照的声音突然响起,那身材消瘦的垂钓者身形一顿,眼神诧异的看向了湖畔。

正德三年九月二十四日,正德皇帝朱厚照乘火车抵达浙江余姚,请新建侯王守仁出任吏部尚书,推行新政。

同月,八十九岁的户部尚书杨廷和因年老而致仕,病逝返乡途中,追谥文忠。

王守仁抵达北京后,朱厚照重用他与刑部尚书张璁为新政推行者。

王守仁与翻阅吏部文牍,从百官之中拔擢赵贞吉、高拱、海瑞、沈炼、杨继盛、唐顺之、胡宗宪、谭纶等人,并将他们委任六部侍郎、都察院等要职。

翌年四月,经过大半年的北京官场整顿,王守仁与张璁向朱厚照上奏《革新二十四例》,其中内容对大明当下的二十四个问题进行解刨,并提出解决办法。

如今的大明朝,军队武备废弛,将领质量参差不齐,许多勋臣尸位素餐,武官也吃的脑满肠肥。

在他们的统帅下,大明朝的士兵也是得过且过,毫无昔年景泰、成化年间的精神面貌。

王守仁认为,必须恢复洪熙年间对于武将的大考,将尸位素餐的人踢出军队。

此外,如今军队之中大部分士兵已经闲散习惯,所以必须裁汰不合格的一些人。

军队以外,问题更严重的是银行、官场和吏治问题。

如今大明储户二亿七千余万户,储蓄金七十六亿两(纸币),可这七十六亿的财富,有68%竟掌握在不足十万人手中,其中包含宗室、勋臣、商贾、官员等阶级。

除此之外,百姓欠银行的贷款总额高达二十六亿四千余万,而每年5%的利息让百姓负担沉重,民间消费无法提振。

王守仁认为,财富的分配必须要做好,洪熙年间10%的商税已经不适用如今,建议将年盈利一千两以上的税收调整为15%,一万两以上为20%,十万两为30%,超过一百万两则为50%……

根据正德三年的情况来看,普通百姓户均收入不过八十二两,门铺的小商贾收入也在二百两到一千两之间。

这样的调整,并不会损害基层百姓的利益,而朝廷却可以在增加税收后,将百姓的贷款利息降低,甚至免除,解决大部分百姓的负担。

除此之外,随着新商税的制度落实,原本的农业税则是可以根据农场主的土地来制定同样的阶梯式税率。

所有农民、牧民必须按照每年收益来缴纳商税,而收益低于五十贯的则是实行免税,达到一百贯的则是征收5%的商税的其余收益以《新商税法》为主征收。

以正德年间的耕地产出来来,五十贯的产出最少得有二百亩耕地,一百贯则是四百亩。

尽管在过去六十年时间里,大明耕地面积从八亿多增长到如今的二十四亿亩,人均数据更是达到人均七亩六,可土地依旧还是掌握在权贵手中。

两项政策加上吏治京察,足够解决当下的财政问题和社会问题。

除了这些,王守仁和张璁建议的其它政策也基本都是在解决当下的社会矛盾和问题。

《革新二十四例》一经上奏,立马引起了大明朝各阶层的广泛关注。

与当年一样,权贵们开始向这位四十岁的正德皇帝朱厚照进行施压,而朱厚照显然不在意这些所谓压力。

过去十余年时间里,他早早掌握了燕山卫和吉林卫,保护自身安全绰绰有余。

此外就太学科技来说,他也对外界藏了一手来对付有可能遭遇的问题。

所以面对所谓的压力,他继续在紫禁城内自然生活着,丝毫不受影响。

正德四年八月初二,朱厚照批准了《革新二十四例》的行政改革奏疏,王守仁与张璁开始着手改革。

为了方便改革,朱厚照设置内行厂对锦衣卫、西厂、东厂进行京察。

他以胡纶的六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