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宣德(5)(1 / 5)

靖难攻略 北城二千 3606 字 3天前

“轰轰轰——”

宣德二十四年腊月初八,在沉闷的炮声中,明军对驻扎在赫拉特北部山脉的帖木儿军队发起了进攻。

四百二十门“宣德式”野战炮对赫拉特山脉倾泻炮弹,每一轮的炮弹都对兀鲁伯花费巨大精力布置的防线造成难以估计的伤害。

明军的“宣德式”野战炮虽然比较“永乐式”沉重,但射程也更远,威力更大。

面对这样威力的新式火炮,帖木儿军队二十万人被打的抬不起头来。

然而赫拉特山脉的三重防线毕竟耗费了兀鲁伯十余年心血,并不是那么容易攻破。

他们其实并不是很在意能否征服波斯地区,他们在意的是波斯北地区被打下后,庙堂上又要崛起多少勋贵。

朱瞻壑得知消息,下旨辍朝三日,同时追赠于谦太子少保,谥忠肃,入世陵燕台,文臣第十七位,另授其子于冕正三品世袭降阶散阶。

这样的一支步枪造价为七贯,按理来说应该立即装备军队,但考虑到目前没有战事,加上不准备为各国提供思路,所以该步枪主要装备上直十六卫。

朱祁钺似乎有了准备,此刻正坐在金台上与群臣议事。

南直隶的苏州、松江、扬州遭遇海水倒灌长江,进而引起水灾。

该步枪在扣动扳机后,枪机上的长杆形击针刺破纸弹壳,撞击底火,引燃发射药,将弹丸射出。

然而蛋糕就那么大,勋贵武将多吃,他们就得少吃,这是无法调解的矛盾。

见状,朱祁钺也没用再推辞,而是毕恭毕敬下跪五拜三叩,将诏书接下。

朱祁钺回头看了一眼自家老大:

天家有了兵权,那他们这群人就成了案板上的肉,任人宰割。

天空中落下无数“雪花”,不过这并非是真的雪花,而是大量尸体被焚毁而落下的骨灰。

宣德三十二年二月初三,朱瞻壑以年事已高为由退位,令太子朱祁钺即大位,朱祁钺推辞不受。

这种坚壁清野的手段放在之前或许还能有作用,然而今时不同往日,随着河中扰乱的百姓不断被抓捕,河中也成为了明军西征的坚实基础。

朱祁钺没有令朱瞻壑、于谦失望。

九月初四,朱祁钺率领明军主力进入肯因山的前沿阵地。

国内如今要转移部分工厂,安西和北庭就是最好的被转移对象。

“是……”王焘听出了朱瞻壑的意思,连忙作揖应下。

浙江海溢,杭州、绍兴、嘉兴、湖州、宁波五府遭遇水灾,淹没田禾,漂毁官民庐舍畜产不计其数,溺死百姓六千余口。

若有自称本类者,许地方官府打死勿论。

他上前小心翼翼的双手托起圣旨,脚步带着些轻快往外走去。

如此旱涝相接,饶是天子脚下百姓,也不免出现了许多逃荒者。

几场灾害,便掏空国库一千六百余万贯。

八月初七,朱瞻壑又诏令各地有布政司尽力赈抚,以免生事,令于谦担任京察巡抚,率五司六千余名官员巡视灾区。

这就是大明朝立国百年来,屡兴大案而没有出现问题的原因。

然而随着战争结束,大明朝多出了西海、河中、波斯、山南等疆域。

“总之没有朕拍案,谁也不能终止波斯战事。”

为了限制日本,朱瞻壑将日本在南昆仑的贸易区剥夺,足利义怀十分气恼却无可奈何,日本国力遭到削弱。

朱瞻壑的目光扫过了他们,最后才开口道:“国库还有五千多万贯,这场仗并非打不下去。”

大明的科技虽然一直在提升,但是相较于永乐、洪熙年间的提升速度来说,确实是有些慢了。

以当下的眼光来看,波斯只有铜铁可贪图,而大明朝如今根本不缺铜铁。

勋贵武将之所以能经久不衰,主要还是他们和天家绑定太深。

“户部调钱三百万贯,告诉太子,朕不要他的军报,朕只要波斯!”

当朱瞻壑说出这番斩钉截铁的话,群臣便知道没戏了。

宣德二十五年九月初二,凉州卫、燕然卫等部队经过长达十天的准备,在王焘率领下,突然对山脉西部肯因山发起攻击。

冬月初二,太学研制的后膛针发枪实验合格,正式投入生产,朱瞻壑赐名为“宣德式”步枪。

也正是因为如此,明军不管南路还是北路,两路大军都因为无法攻破防线而与帖木儿陷入了僵持。

随着气候转凉,明军迎来了最适合己方作战的宝贵机会。

“不如同意兀鲁伯的要求,天军暂退河中,反正河中广袤土地与矿藏已经到了朝廷手中,消化河中最少需要几十年,不必着急攻入波斯。”

八月初二,朱瞻壑下诏天下,蠲免各灾区所欠税粮,同时调拨六百万贯钱,从湖广、江西、渤海、辽东等地购买粮食一千四百余万石前往受灾地方平抑粮价。

借助士气,朱祁钺一举攻破兀鲁伯布置的两重防线,战事在八月下旬进入了最激烈的第三重防线争夺战。

此役时间长达二十二个月,明军共击毙、击伤帖木儿军队四十余万人,摧毁帖木儿军队火炮七十余门、俘虏帖木儿军队火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