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0章 河中震动(1 / 4)

靖难攻略 北城二千 3197 字 3天前

“呜呜呜——”

七月,天山脚下,号角作响……

亦力把里,作为连接阿力麻里及忒勒哈纳的地区,它建城的时间并不长。

东察合台汗国的国都原本在阿力麻里,马哈麻即位后,又迁徙到了忒勒哈纳。

原本按照历史,也先不花上位后,东察合台汗国的政治中心会渐渐南移到叶尔羌(莎车),然而还不等也先不花和羽奴思争出胜负,便在莫贺城峡口遭遇滑铁卢,被明军生擒后还为其带路。

如今整个东察合台汗国绝大部分地区都已经投降明军,仅存靠近帖木儿国的阿里马图、托克摩克、阿忒八失、养夷、峪穆翰、撒里库里等城池还没有表态。

原本位于亦力把里的察合台本部是准备击退毛忠之后,然后再带着整个伊犁河谷投靠帖木儿国。

然而明军如神兵天降般突然从海岬力出现在了阿力麻里,不仅拿下了昔日的旧都,还切断了亦力把里城与外界了联系。

此时此刻,身处亦力把里城内的察合台贵族们也终于开始慌乱了。

“沙哈鲁根本不敢出兵,博格达彻辰汗已经带兵截断了我们的退路。”

“如果沙哈鲁知道博格达彻辰汗亲自出现在河中,那他绝对不敢将河中的广袤土地给吞下。”

亦力把里的一座宫殿内,一名贵族正在对众人分析情况,而他所代表的,赫然就是投降派。

“我们应该投降,城外现在有上万明军,西边还有不知数量的明军,仅凭我们的兵力,根本无法突围。”

“哪怕我们突围了,博格达彻辰汗已经来到,沙哈鲁根本不敢接纳我们。”

贵族声嘶力竭的说着,可殿内绝大多数贵族却还在摇摆。

他们并不想舍弃手中的权力,因为他们已经从毛忠那里知道了投降的结果。

正五品散阶,外加千顷草场,上千羊种……

这待遇并不差,正五品散阶每年俸禄虽然不过百贯,但这只是低保,保障他们最基本的生活。

真正具有价值的,是一千顷草场和上千只羊。

一顷为百亩,一千顷就是十万亩。

十万亩草场如果安心养羊,足够养上万只羊,以大明现在的运输条件,这些羊只要能出栏就能被运往南边,不愁卖不出去。

光是卖羊,每年就能岁入七八千贯,这待遇远比他们这里好。

当然,并非有所有投降贵族都能拥有千顷草场,而这也是大部分贵族不愿意投降的原因。

除了献城的贵族能拥有千顷草场,余者都是百顷草场,也就是万亩草场,以及五百只羊。

哪怕万亩草场每年也能获利七八百贯,但这点收获根本不足以让这群贵族满足。

“别犹豫了!等博格达彻辰汗带兵过来,我们再想投降就不可能了!”

那贵族着急得热切,其它贵族却还在犹豫。

“我们有五万兵马,他们没有带火炮来,一时间也拿不下我们。”

“他们的补给维持不了太久,等打到僵持了,再把条件提一提。”

一些贵族贪心说着,但他们说的也并不是没有道理。

明军翻越天山而来,注定不可能携带火炮。

亦力把里的墙基三丈厚,哪怕要用火药包轰炸,没有个七八次轰炸也炸不开,所以他们不是很担心。

“你们是不把下面儿郎的性命当人命吗?!”

一些中下层贵族忍不住呵斥,可众人脸上却露出轻蔑。

牧户男丁的性命,又怎么比得上他们的荣华富贵呢?

“就按照秃马乎的话来,先打了再说!”

“愚蠢!!”

见这群人还是不肯投降,投降派的贵族们纷纷离场。

也在他们讨论投降的同时,朱棣与朱高煦留下一千人看守阿力麻里,带领另外两千人赶赴亦力把里。

翌日黄昏,他们所率兵马抵达亦力把里城外,而毛忠也早早为他们修建了营盘,骑马带着百余人前来参拜。

“臣都指挥佥事毛忠,参见陛下、太上皇!”

毛忠翻身下马,单膝下跪在地上作揖。

朱高煦将他扶起来,上下打量了一遍。

三十九岁的毛忠长相威严,身长大概五尺四寸(173cm)左右,比朱高煦矮了快一个头。

此前他追击也先不花时,也先不花说二人皆为蒙古人,然后被毛忠破口大骂。

毛忠敢这么骂也是有原因的,毛忠的曾祖父哈喇歹是从四川迁居武威的蒙古人不假,但其祖父刺国在明军北征抵达武威时率众归附明朝,隶籍兰州,跟随明军征讨哈密时战死。

其父亲同样从军,还参与平定沙州蒙古的叛乱,并在之后几次跟随朱棣北征,因为军功而授昭信校尉、死后也获赠右军都督佥事。

到了毛忠这一代,尽管由于青藏被朱高煦拿下,但毛忠二十出头时刚好赶上朱棣第四次和第五次北征。

两次北征后,他这個世袭的卫指挥使得到了进一步提拔,成为了甘肃都指挥佥事。

眼下三十九岁的他将长子和次子都带入了军中,以小旗官和卫卒身份参与了这次征西域之战。

对于毛忠,朱高煦是十分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