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天神的孙子(2 / 4)

靖难攻略 北城二千 3123 字 2个月前

道,与南边的群岛擦肩而过,直接抵达了地图上的一个不知名大岛。

几日后,他们进入了一个大海湾(墨西哥湾)。

正如王任所说,他们传回去的消息确实有问题,因为按照原本的航线,他们本该抵达中海(加勒比海)的群岛,然后沿着南边的海岸线,与南边的土人碰面,然后前往西边上岸,想办法搜寻到殷家国。

洪保说着,孟洵与王任也看向了在外围“保护”他们的玉家战士们。

“至此,中土与北洲、东洲彻底断了联系。”

有惊无险的化解危机后,他们便用一些磨损严重的兵器和铁锅、旧衣服和当地的土人换到了许多物资,继续踏上了向西的征途。

烧一次种一茬,其后要休耕一到三年,有的地方甚至要长达六年,待草木长得比较茂盛之后再烧再种。

但这一切的一切,却是建立在一种薄弱的农业基础之上。

只是随着时间推移,王任担心朝廷以为自己一行人葬身大海,因此便只能率先派遣三百人乘三艘船返回昆仑角,并让他们谎称先遣队已经遇到了殷家人,隐瞒了他们遇到的是玉家人的事情。

玉家虽然已经进入城邦时代,并有大大小小上百个城邦,人口数百万。

正当王任与孟洵等人交流时,一名祭司打扮的人走到了王任他们身旁,尝试与他们交流。

“话说殿下为什么会给这些土人取名为羽家、玉家和殷家?”

“神谕者,我们即将抵达玛雅潘,希望库哈阿伽(城主)们会接纳你们,接受神的神谕。”

他们的文明发展数千年,农业却没有更进一步的发展,也没想过前往其它地区,因此面对逐渐增多的人口,农业与粮食的压力开始越来越大。

没有新的办法,人们只能继续毁林开荒,同时把休耕时间尽量缩短,然而这样一来,雨水更容易冲走肥沃的土壤,导致土壤肥力下降,玉米等作物的产量也跟着越来越少,作为人口主体的农民食不果腹,社会状况一落千丈。

更为严重的是,在神权政治的体制下,玉家王族和祭司将这种种“衰败之象”都归结为神的不满。

他们更多地建神庙,更频繁、更隆重地祈祷,期盼能借神力扭转乾坤。

当然,这样做的结果是浪费了更多的人力和已十分贫乏的资源,直至陷入不可救药的恶性循环。

如果继续这样下去,玉家的城邦无疑会衰败,而王任他们之所以能获取玉家人的信任,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武力强盛,而是他们有办法解决一定的问题。

正因如此,他们才被带到了玛雅潘,而现在的他们距离玛雅潘已经不远了。

在与祭司的交流中,他们穿过一小段丛林,前方视野豁然开朗。

他们来到了一处被人为开拓的谷地中,映入眼帘的是茂盛的耕地。

耕地里种植着王任他们当初苦苦寻找的红薯、玉米等作物,绿油油一片。

在这作物之中,穿梭着许许多多的农民,男人们围着缠腰布,女人们穿着像罩衫般宽松的衣服。

他们好奇的向着王任他们打量,而祭司则是带着王任他们穿过了这片耕地,来到了玛雅潘的外围。

在玛雅潘的外围是许许多多的木屋,并来往着许许多多的农民。

他们如耕地之中的同族一样,好奇的打量着这些身上闪亮发光的人。

越过他们那低矮的屋子,可见的是大后方的一座城邦。

由于来到玉家区域已经快半年,所以王任对当地的情况十分了解。

玉家人的城邦主要是出于圣神的目的而建造,同时成为贸易和娱乐中心,居住在城邦里的居民大都是官员、祭司、商人和工匠,平民则住在城邦外的小农场和村庄里。

粗略看去,玛雅潘的人口应该在五到十万左右,面积十分广袤。

王任他们在来到这里后,并没有人试图收取他们的兵器,因为现在的玉家人都认为他们刀枪不入,是圣神派来凡间帮助他们的使者。

虽然没有收缴兵器,但派来监督他们的兵马却更多了,尽管他们的军队在王任等人面前还不如大明西南地区的盗寇。

穿越了二里左右的村庄后,他们来到了玛雅潘的门口,并在祭司的带队下走入其中。

相比较城邦外居住的朴素平民,玛雅潘内居住的贵族们就显得有些奢靡了。

玛雅潘的面积并不小,它建有高七尺,厚五尺,周长十余里的城墙,城墙外环立着丈许的木栅栏。

整个城区的面积足有五六千亩,但却因为不太合理的设计,导致数千多栋建筑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据祭司的介绍,在当年的奇琴伊察城邦陷落之后,拥有“羽蛇神”头衔的托尔特克国王率领尤卡坦贵族建立了新城玛雅潘,并划分了领地。

当他离开之后,贵族们推举科科姆家族的首领为城市统治者。

科科姆家族主政的玛雅潘通过武力控制周边城市,软禁了尤卡坦的许多贵族首领,建立起强大的城市同盟。

走在城市里,许多小型神祠显得十分显眼,而它们的存在加重了城内的拥挤。

哪怕是贵族们居住的地方,也显得十分拥挤,以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