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父慈子孝(2 / 4)

靖难攻略 北城二千 3153 字 2个月前

这样认为的原因:“若是战事不紧张,允恭应该不会放弃这个战场指挥数万大军的机会。”

“这次他选择留在昆明统筹粮草,想来是前面战事过重,唯有让沐春节制三军,尽情施展手脚才有可能尽早平定。”

“嗯……”朱棣点头合邸报,大概推算了一下西南战事的进展,随后才道:“当年宁正与沐英二人领兵平叛都花了两年时间,虽说眼下西南战兵比当年要多,但这次是我攻敌守,怕是没有那么容易拿下。”

朱棣虽然没有去过云南,但他早年节制傅友德,与之一同练兵出塞,自然从傅友德口中听到过云南的情况。

云南的五尺道决定了当地运粮十分困难,因此若是步步为营,沐春肯定会被拖在爨宋关一带许久。

哪怕打进爨宋关,攻下了南甸,可这只是麓川的外围罢了,距离其国都德允姐木还有三百多里。

明军越是深入,后方所能供给的粮草就越少,负担也就越大。

云南都司的情况朱棣了解一些,以当地的屯田数量,想要供应三万大军深入允姐木是十分困难的。

哪怕想要从四川调粮,可四川的粮草也顶多能顺畅运到昆明,剩下的千里道路都是狭窄崎岖的五尺道。

不修路就去和麓川对峙打持久战,这并不是什么好主意。

“你可以给允恭写信,让他先将昆明至金齿的五尺道扩宽,这样方能保障粮草通畅。”

朱棣为徐氏出着主意,徐氏听后也让人给徐辉祖写信,并在信件寄出后看了一眼殿外那鹅毛大雪,心里不由想念道:“这么大的雪,不知道吉林那边如何了。”

“老二肯定吃好喝好,你不用担心。”朱棣想到了朱高煦隐匿的牛马羊群,说话带着些酸味,惹得徐氏回头埋怨的看了他一眼。

不过徐氏这次错怪朱棣了,因为此刻的朱高煦确实吃的不错……

“嘶……若是有辣椒就更好了。”

“辣椒为何物?”

黑水城军械局内,当朱高煦在自己书房的会厅架起了一个铜锅。

桌,几盘新鲜宰杀的羊肉摆在一旁,而朱高煦则是与孟章、王元二人坐在桌旁,用筷子在铜锅之中涮羊肉吃。

虽然没有辣椒的油碟,可芝麻酱这一蘸碟却管够。

这些芝麻,是朱高煦去年托杨彬给他从南边买来的,为的就是为了在冬季的时候能够爽口的吃羊肉。

他固然想吃些辛辣的,但眼下的吉林城没这条件,而芝麻容易存储,因此才得以在这寒冬腊月吃一口沾满芝麻酱的羊肉。

虽然这样,但他还是想吃口辛辣的,所以在饭桌说起了辣椒。

孟章询问朱高煦辣椒是什么,朱高煦也解释道:“我们生活的这地方是个类似鸡蛋的球体,那辣椒从海走东边,亦或者走西边,绕天下一半就能去到一块蛮荒大地取到。”

朱高煦无时不刻都在想着从美洲取来新的作物,丰富大明的物产。

如果不是白令海的风浪太大,即便后世也经常船毁人亡,他都想派些人走白令海峡去美洲了。

不过走不了白令海峡也没事,走北太平洋环流一样能解决问题。

走这条路线,唯一的问题就是必须在日本建立港口基地。

具体来说,就是从宁波出发,在日本的东部选择一个港口进行修正补充淡水和粮食,然后再向东航行到黑潮,争取顺风顺水,然后把纬度控制在3542度之间,这对于眼下大明的航海技术是没有问题的。

只要顺利,那远航舰队就可以航行在北太平洋暖流之中。

如果顺风的话,每天五十海里是没有问题的,大概需要四十天就可以到达北美洲的东海岸。

至于回来的话,到时候可以走中太平洋洋流,也就是西班牙大三角贸易的航线。

不过这条路线得在冬季和春季走,这样才可以避开太平洋那些可怕的台风。

顺风顺水的话,大概五十天也能跑回来了。

如果要去澳大利亚的话,也只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向南航行就足够,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要避开澳大利亚东部的大堡礁。

这些大体的问题解决好,剩下的问题基本就是旁枝末节了,例如远航船只的船帆要大一点,航速要尽量快一些,起码要有大量的三角帆,如果能用软帆的话就更好一些,但是中国人用软帆好像不太顺手。

另外,船只最好用尖形船底,采用龙骨式的结构。

总之就是一句话,那就是提高航速,强化结构。

最后剩下的,就是为了防止坏血病,从日本走的时候,最好要带一些泡菜,然后船船要带一些黄豆和绿豆来发豆芽大家吃。

这些东西里面含有足够的维生素,可以防治坏血病,也是郑和下西洋时大明海员的独门保命秘技。

当然,除了这些,还有一些卫生问题必须要注意,但都不是什么麻烦事。

一想到这些,朱高煦还是有些庆幸自己学的是地质,庆幸自己在选修的时候没有偷懒,不然这些东西他哪里能知道。

不过仔细想想,如果自己学的是工科就更好了……

“唉,悔不该当初啊,早知道当时摸鱼的时候就应该多学点农业和军工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