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 苦一苦权豪缙绅骂名张居正来担(3 / 5)

疑惑。

张居正这是既要又要。

“免追欠,是蠲免小民的积欠,继续追欠,则是清丈之后,由稽税房继续发催命…催缴票,继续追欠大户人家。”张居正再拜才站了起来,十分郑重的说道:“陛下,小民只骨鲠,权豪多脂韦。”

小民穷的骨瘦如柴炸不出油来了,而权豪则是脂肪肥美,苦一苦权豪缙绅,骂名他张居正来担。

张居正是很清楚的,稽税房的催缴票,根本就是催命票,稽税千户骆秉良,就等着出头鸟跳出来,好直接抄家。

追欠哪有抄家快?

大明进攻大宁卫所需银两、粮饷,由南衙缙绅和张四维二十家同党,联名赞助!

“先生前面提到了势豪大户侵欺积猾,反将下户贫民责令包赔,对权豪追欠,权豪转移到小民的身上,此非朕之所欲也。”朱翊钧提出了自己的担忧,他听明白了张居正这么做的目的,可是如此目标,具体如何实现呢?

张居正再拜俯首说道:“臣以生员殴打朝廷命官江陵知县李应辰为例,小民、权豪、有司,三方是一个复杂的三体矛盾,有司官吏掌握了权力,权豪缙绅则资财田亩,小民困于生机。”

“朝廷下诏清田,权豪缙绅势必反击,殴打朝廷命官,则为矛盾激化。同样,朝廷蠲免小民,追欠权豪,必然造成矛盾激化和反击,权豪欺天鱼肉乡民,若如此,便上绝于天恩,下绝于黎民,必失道于人心,自戕于天下。”

张居正觉得自己说话文绉绉的没讲明白,怕小皇帝没听懂他的意思,他更进一步的说道:“以前权豪能够下户贫民责令包赔,是因为朝廷姑息庇护所致,也是有司苛捐杂税摊派过重所致,缙绅权豪们的权力,既来自于朝廷,这是上,又来自于百姓托庇,这是下。”

“如果权豪在朝廷明旨之后,仍然抗拒催票,向下摊派,他们的权力自上得不到朝廷姑息庇佑,自下得不到百姓仰赖,便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日消亡了。”

“而有司并不用追欠,恶名都在稽税房身上,有司只需要安顿好百姓,也可以秉公办事了。”

张居正这话讲的已经很明白了,大明的官吏不全都是坏到流脓、性本恶的坏种,江陵知县李应辰,遵朝廷号令清丈,反而被地方权豪给打了,如果打了白打,那朝廷的旨意自然无法贯彻。

但是江陵县权豪们打了李应辰,付出了极其惨烈的代价,一方面生员全都被革除名录流边,一方面清丈还田得到了进一步的贯彻。

有司不再追欠,大户由稽税房处置,有司可以秉公办事,天下安定,就可以期许一二了。

在这个复杂的三体矛盾中,两两矛盾,张居正这一套组合拳,是连消带打,以明旨取消各种追欠,则是分化了权豪和小民的共同利益,而且缓和小民和有司的矛盾,而后继续追欠,则是加剧权豪和地方有司的矛盾,进一步杜绝姑息之弊。

下户贫民是这个复杂三体矛盾中最弱势的一方,同样也是掌握了唯一消灭大明朝廷力量的一方。

根据明摄宗张居正文集思想,大明想要千秋万代,只要让每个百姓都有鞋穿,就能国祚绵长。

一方面是一种奇怪的量化,脚离心最是远,所以最不爱护,若是能想起来穿鞋,那代表着大明百姓至少能够生活,不是活不下去了,百姓谁乐意造反?

另一反面,这是一种隐喻,就是施政的时候,多多想到百姓,百姓是大明的脚。

“大明幸有先生。”朱翊钧高度肯定了张居正的政令,张居正能当明摄宗,是靠实力,靠的是让天下百姓安居乐业的本事,他有决心、有手段、有能力、有信心让百姓过上踏实日子。

“臣举荐新郑公高拱入朝来,主抓杀贪腐之风之事。”张居正再俯首说道:“不杀贪墨之风,臣诚恐政令难行。”

终于走到了吏治的除贿政之弊这一步,考成法是破姑息的重要工具,那么破贿政就需要吏治的进一步清明。

大明官僚机器极为精密,这一个机器生锈了,就得替换掉零件来,才能继续稳定运转,无能之辈会在考成法下显出原形,而考成法之后的杀贪腐之风,这个工作,高拱是非常合适的。

此言一出,人人变色,张居正要蠲免小民的积欠,大家都认可,毕竟是个仁政,要继续追欠大户,大家也都是无法反对,毕竟朝中的政治正确现在是怜恤小民。

但是你让高拱回京,那大家都要反对了!

高拱反腐的力度之大,力度之强硬,朝臣们是很认可的!但是回京就免了,你张居正是有本事能压得住高拱,不计前嫌的美名,你张居正拿了,代价却由廷臣承受。

“陛下,臣不赞同,新郑公年老体衰多病,如此来回奔波恐有不祥。”葛守礼首先站出来反对,高拱身体已经很不好了,再这么折腾几轮,怕是在回京的路上,人就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