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张四维的眼中失去了光(3 / 5)

见不一,小矛盾越积越多,到时候,国朝再起,刚刚扬帆,怕是要烂在船坞之上。

李太后笑着说道:“你这话说的,我哪里敢管皇帝啊!我管得了吗?他那大道理一套又一套,我怎么管?就这种地的事儿,也是我让皇帝做的?皇帝现在种地熟练至极,比我种的都麻利。”

“元辅还专门上奏说,皇帝睿哲渐开,圣母不要约束过严,陛下有洞见之明的话,呀,在元辅眼里,我这个圣母根本就是皇帝的枷锁、束缚,是个坏人。元辅和皇帝到底会怎样,我也管不了,看他们自己的造化吧。”

李太后现在是无事一身轻,皇帝能任事了,她天天看孩子,日子逍遥自在的很。

“皇帝还真是喜欢种地,不是做做样子。”陈太后多少有点看不懂,生于深宫,养于妇人之手的皇帝,为何对种地如此执着,甚至是可以说是热爱。

“今天的活儿干完了。”朱翊钧看着翻好的土,拍了拍手说道,看着这二十亩地,心中却满是希冀,土豆番薯最适宜救荒,而且酿酒、制淀粉都能用到,这就能少消耗点主粮,百姓们能多吃一口,他这个皇帝就没白当。

“陛下,张侍班他纳了税,但是他要报官。”赵梦祐赶忙上前俯首说道。

朱翊钧一愣嗤笑的问道:“报官?他自己就是官,他报什么官?他们在西北都快把宣大经营宣大国了,他还要报官?打什么鬼主意?”

赵梦祐把事情前前后后说了一遍。

“啊?哈哈哈!”朱翊钧一听就直接乐了,大笑着说道:“赵缇帅见笑,朕…哈哈!”

也不管朱翊钧想笑,大明总是处处充满了回旋镖,张四维窃国为私,赵掌柜就窃张四维为私,而且张四维深切的知道,他查不清楚,得借着国朝的力量来。

赵掌柜既然敢做这种事,那都是做好了被发现的准备,所以也准备了一本所谓的暗账,看似交代清楚了,但完全没有,张四维也查不清楚,因为他们家里的家人也都是家贼的一份子。

张四维不怕朝廷查账,因为对鞑靼的封贡贸易,那是先帝独断之明,辅弼折冲之略,张四维又没有卖违禁之物。

“皇儿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儿吗?”李太后见皇帝笑的前俯后仰,就有些好奇的问道。

朱翊钧把事情说了一遍摇头说道:“张四维家里出了内鬼,让朕的稽税房帮他查账,就没忍住笑了起来。”

“管他作甚?”李太后一听说道:“他选的掌柜,他自己倒霉罢了。”

朱翊钧摇头说道:“张四维、王崇古的生意,可不是他自己家的生意,没有晋党文武的合力,他们能做成这等生意?这是公产,他们把持,就当是他们家的了?自然要查,不查清楚,怎么让他交纳清楚税款?”

“倒也是。”李太后也点了点头,小皇帝说的概念很是新奇,张四维和王崇古家的生意,并不完全属于张氏和王氏,而是属于晋党所有,这非常合理,但这个概念一出,葛守礼作为党魁,是不是要过问一二?

皇帝处处都在分化晋党的合力,不余遗力。

李太后忽然眉头紧皱的说道:“说起来,张先生家里,似乎没有什么生意,张党似乎也没有。”

“先生和他们不一样,狭义些说,先生最大的生意,就是大明天下。”朱翊钧洗干净了手,笑着说道:“孩儿让缇骑把账本送到皇叔那儿,皇叔带了不少内书房的宦官学算学,权当练手了。”

次日的下午,大明元辅张居正、次辅吕调阳、户部尚书王国光、稽税房代掌赵梦祐、事主张四维等一众,将张四维家里陈年账目,都搬到了司礼监,而深居简出,整日里仰望星空,编纂历法的朱载堉,带着浩浩荡荡的内书房宦官们,抱着算盘也来到了司礼监。

这里面有一个比较扎眼的女子,王夭灼,这姑娘也抱着算盘。

朱翊钧姗姗来迟,看着朱载堉手中那把极为奇怪的算盘,啧啧称奇的说道:“这就是双排八十一档大算盘?皇叔厉害啊。”

2开12次方的25位根是多少?1.0594…25…

朱载堉就用他手中的双排八十一档大算盘,精确的将2开了十二次方根,至此创造了乐理上的十二平均律,解决了十二律自由旋宫转调的千古难题。

朱翊钧也不是不喜欢音乐,他也认真研究了,但是没研究明白,似乎、也许、可能是解决了这个问题,就可以开交响乐了,朱翊钧保证,历法修好以后,给朱载堉办一个超大型的交响乐演奏作为酬劳。

他喜欢听,对于朱载堉在音乐上的伟大成就,朱翊钧只能表示赞叹,他只会说两个字,好听。

朱载堉郑重的说道:“陛下,十二律八相生,七音隔五相生,每均有七调,十二均得八十四调。”

“历者,礼之本也;律者,乐之宗也。何以言之?律居阴而治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