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0章 陛下和元辅,实在是太善良了(2 / 4)

葡王安东尼奥还在。”张居正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其实完全不必要动手,大明还没有远洋部署强兵的能力,但只要货物可以顺利抵达泰西,泰西普遍存在的海寇和走私商人,会让费利佩的禁令,彻底落空。

泰西广泛出现的海寇,都是费利佩二世本人,在尼德兰地区的竭泽而渔造成的,沉重的税赋、残忍的宗教裁判所、对于低地人广泛存在的歧视,都造成了泰西海寇的泛滥。

这个恶果,费利佩本人必须自食其果。

“诚如是也。”朱翊钧笑容满面的说道,不用打仗就可以实现自由贸易,这自然是极好的。

张居正聊这件事,主要是提醒陛下要注意保持大明的商品优势。

织田市抵达了大明的天津州,天津塘沽的繁华,让织田市目不暇接,她来到大明还带了两个女儿,作为战国第一美人,织田市的大女儿长相有点对不起母亲,但是剩下两个女儿,一个十八岁,一个十六岁,都很美艳。

美人计对大明皇帝无效,这一点织田市非常清楚,立花訚千代送到大明,和泰西的圣女一起做了浣洗婢。

她带着两个女儿来到大明,多少是有点想要给女儿找个好人家的私心,走上层路线,但是很快,就在织田市踏上天津港的一瞬间,织田市放弃了这个打算。

因为织田市看到了港口上停着五条画舫,画舫已经准备出发,恩客们正在登船,三五成群的画舫美人也在等待着上船,一个个都美艳无比,一颦一笑皆是风情,画舫上是万国美人,当真是千娇百媚。

美人?美人从来不是什么昂贵的商品。

织田市看了看自己两个女儿,清楚的知道,大明真的不缺美人,两个漂亮女儿,并不能成为获得大明明公友谊的筹码,相反大明的大人物们,都会对她们避而远之,通倭这两个字,在大明就等于人神共弃。

上层路线很难走通了。

织田市看着繁华的天津港码头,再想到自己看到的长崎码头,重重的叹了口气,一如不知道自己的女儿该何去何从,倭国也不知何去何从。

倭国从来不怕中原强大,因为中原强大,只需要俯首称臣就行,但倭国怕大明恨他,因为血仇只有血报。

织田市入京了,这个使团特殊就特殊在,她是由一个女人带领的,而且还带了另外两个儿女。

朱翊钧非常怀疑,织田信长派妹妹,并且带着那两个女儿,来到大明,是为了获得外交主动,因为女人有各种各样的不便,一旦随行的大明海防巡检水上飞们,无法摁住压制住二弟想要发泄的欲望,发生了强淫之事,那倭国就获得了外交主动。

甚至,织田市和她的女儿主动引诱,进而倒打一耙,说大明强淫,发生如此丑闻的大明,就只能被动的接招了。

朱翊钧这种想法,是以最大的恶意去揣测倭人,而且是非常有可能发生的,在走投无路的时候,任何有可能的出路,都要想方设法的争取。

溺亡者最后的一根救命稻草。

大明皇帝这种不吝恶意的揣测,礼部很快就清晰的洞察到了,并且做出了周全的安排,织田市一旦耍无赖,这个倭国的使团,就会全部暴疾而亡。

这年头,水土不服,到了异地,再正常不过了。

按照解刳院的说法,就是各种各样的小虫子是普遍存在的,而导致人生病的虫子,在各地都不太是完全一样的,这就是水土不服的本质。

是承认丑闻,还是心狠手辣的解决制造问题的人,对于大明礼部而言,并不是一个很难的选择,维护天朝上国的颜面,就是礼部的天职。

防患于未然,嘉靖二年开始的倭使争贡,就让大明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之中,争贡之役发生,宁波卫指挥袁瓒和备倭都指挥刘锦战死,倭国发现了大明军备不振的事实,那时候大明只能做个选择题,要么开放海禁,取消朝贡,换成商舶商贸;要么加重海洋的禁令,提防倭寇侵扰和倭国的觊觎。

当时大明朝选择了四个阶段应对法,一直没有做出选择,一直到嘉靖十二年,也就是争贡之事十年后,才做出了加重海禁的决定,但为时已晚。

朱翊钧认为倭国的使臣会采用这种下三滥的手段,因为倭寇之前就用了这种手段,大明不得不防。

这也不是朱翊钧这个皇帝一个人这么想,用万士和的话说,就是:彼倭寇者,边夷贱类,不足以待以仁义,不可责以常礼,古来以鱼鳖畜之,知小礼而无大义,拘小节而无大德,强必盗寇,弱必卑服,违失臣节,诛之可也;侵扰百姓,灭之可也;久长能为中国患,除之可也。有一于此,虽日杀万夫,不足为愧。

用万士和的说法,自古以来,对倭寇都应该像畜牧畜生一样对待,无论如何防范都不为过。

织田市对这种防备,也是无可奈何,大明已经足够温和、足够包容、足够讲道理了,大明以前也是一个温润如玉的君子,说话算话的正人君子,大明曾经在洪武年间设立过十五个不征之国,这里面除了一个埋伏大明军的安南被揍过一次,大明真的没有征伐过这十五个番国。

可实际上,正人君子在整个世界范围内都是异类。

大明很少以强权、武力,和周围番夷沟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