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7章 言速胜多是养寇自重(3 / 4)

明的第一责任人,在亡国的时候,会冠以亡国之君的名号,责任大,担子大,权力就大。

大明新政如火如荼,廷议的内容自然比万历初年的朝堂狗斗要繁杂的多,户部奏闻了各地普查丁口的进度,除新三省,绥远、辽东、甘肃之外,其他省份都可以在万历十一年彻底完成,普查丁口,都会伴随着废除贱奴籍,这方面会稍微滞后一些;

工部奏闻了驰道的建设进度,胜州卧马岗的开矿进展,还有河南山东营造官冶煤钢联营,遇到的困难还是老问题,人手不够。主要还是人才方面的短缺,每一个官厂都要一个大师傅,但大师傅的数量是有限的,工部奏闻就六个字,规模,规模,还是规模!

而吏部、都察院开展了春雷行动,对去年冬天户部查到的多个账目问题,进行了问责,又有数十名官员在考成法和反腐的大棒面前倒下了,这一次郭有章去爪哇,路上有伴儿了,只不过到了爪哇,他们估计相处不会太愉快;

刑部主要是汇报了剿匪事宜,是和兵部的巡检司联合行动,巡检司包括了陆防巡检司和海防巡检司,大面积的剿匪,在大明各地展开,剿抚并用,主要是为了更好的营商环境,遍地匪患的商路上,是不会有商队经过的,丝绸之路的衰弱和沿途匪患过于严重有关;

礼部则则是上奏了新一卷修好的大明会典,总裁张居正已经看过,并且写好了长长的浮票,新一卷的大明会典写的是《纲宪事类,相比较嘉靖本大明会典,万历年间增设了对于都察院御史的限制,明确规定了要有地方履职经验,三年以上,才能担任,最大限度的减少贱儒的生存空间;

对于打击贱儒,礼部不余遗力,重拳出击,就连名声很好的沈鲤,也是如此。

有些人的名望是刷出来的,有些人的名望是真的,海瑞和沈鲤都是不畏权贵,一个抬棺上谏,一个在座师盛行的年代里,不肯同流合污,对于大明贱儒实在是太多的现状,沈鲤也在重拳出击。

因为贱儒,大明皇帝在皇家理工学院这个大事中,没有抛弃万士和,而是抛弃了礼部,让礼部上下都对贱儒恨到咬牙切齿的地步。

兵部和大明武勋之首的奉国公,联合奏闻了关于西南战事的一些进展,莽应里的东吁已经完全处于了被动当中,黔国公沐昌祚、四川总兵刘綎摁着莽应里的脑袋打,之前因为信任生苗熟苗导致的漏洞,已经全部堵上,而现在西南战事进入了新的阶段,以战代练,既是战争也是练兵,西南地面在尺进寸取,一点点的推进。

之所以缓慢推进,就是吸取了当年的教训。

奉国公戚继光坐直了身子说道:“正统年间,四征麓川,后三次都是由王骥率领京营锐卒,而后地方卫军配合,动辄十数万大军,到了地方,人吃马嚼,都是银子和粮食,粮饷需要转运大半个天下,才能抵达云南。”

“每一次都是快进快出,快速攻灭其都城,然后达成盟约鸣金收兵,我戚某人,转战南北数十年,从未见过快进快出,能灭其苗裔的,能结束战争的,但我没去过西南,现在也不是正统年间,实在是不好妄下断言,但,快进快出,的确解决不了问题。”

兵部尚书曾省吾立刻说道:“天下兵势大抵是相同的,快进快出看似是逼迫其俯首称臣,但未曾去其根基,就如同野草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谈某战攻伐,就谈速胜,速胜从来不是胜。”

“不就是养寇自重吗?王骥带领京营前往,打了十年,打成那般糜烂的局面,就是最典型的弛防徇敌,养寇自重。”王崇古十分肯定的说道,他敢下这个断言,因为,他就是这么干的!

养寇自重最典型的特征,就是能彻底消灭敌人的时候不消灭,反而以各种名义立下协约,看似大获全胜,却颗粒无收,而后蛮夷索赏不成,悍然撕毁条约,继续攻伐,重复的戏码重复上演,弛防徇敌的那些人,一点点的获得更大的权力,最终从养寇自重到拥兵自重,朝廷处置投鼠忌器。

王崇古对这套流程可太熟悉了。

王崇古想了想说道:“大明和北虏打了多少年?就从俺答汗入寇算起,嘉靖二十九年,到万历九年才彻底结束,平倭打了多少年?戚帅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从山东打到了广州,南衙、浙江、福建,转战数千里之遥,从嘉靖二十九年朱纨自杀算起,一直到万历二年国姓正茂领兵彻底消灭电白港倭寇结束。”

“速胜?哪来的速胜?从矛盾说的角度去看,当矛盾激化到了一定地步才会发生战争,这是矛盾最激烈的状态,想要达到冲和的状态需要时间,需要矛盾激烈冲突中达成一致。他王骥带的是天兵天将,攻伐以月计算?”

王崇古能想到的速胜,只有英国公张辅攻伐安南,但英国公亲自去了两次才平定,成祖文皇帝走后,大明立刻丢了安南,而安南的丢失,让辅国大臣英国公张辅在朝堂上处处被动,正统年间,张辅甚至不能上朝,明英宗朱祁镇,没有接受过任何军事教育。

大明是古典军事帝国,一个皇帝可以不知兵,但对兵凶战危没有丝毫了解的皇帝,对大明是多么可怕的灾难。

速胜不是胜,速胜多数都是养寇自重。

“所以还是太祖高皇帝的尺进寸取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