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章 元辅次辅,收收神通吧!(1 / 5)

林辅成不认为自己的学识是五经博士的水平,他甚至认为自己就是个能言善辩的儒生罢了,平日里在杂报上跟人斗嘴,偶尔聚谈的时候把人骂一顿,他这种刷嘴皮的人,哪里能和格物院里五经博士相提并论。

五经博士捣鼓的东西,那都是林辅成看不懂的,自然的水循环、自然的选择和进化、人和老鼠的相似、高塔对雷电的吸引、避雷针的搭建、蒸汽机、白土清洗羊毛的原理、各种奇奇怪怪的齿轮、微分和积分之间的互算等等。

但现在,他林辅成也成了大明的五经博士,走了个后门,因为从没到过皇家格物院,他也不清楚这个职位的难得,但出行有缇骑护卫,就可见窥见些许五经博士的尊贵了。

现在,他林辅成也是有身份的人了!

林辅成觉得自己就是个耍嘴皮子的,但其实朱翊钧却知道林辅成注定会成为大明万历维新,大思辩中重要的一环,矛盾说公私论生产图说和阶级论,这些东西都会指向一個问题,那就是生产力发生改变后,大明的生产关系的转变。

自由这两个字一旦被异化,就会成为危害和灾难。

比如大明皇帝注意到的青楼问题,分为了买卖双方。

在阶级论的叙事之下,人牙行、老鸨拿着卖身契,把女人当做货物一样售卖,毫无疑问,这是一种人身依附的压迫,是需要被取缔的,至少不能让人牙行和老鸨在挥舞着卖身契,就可以理所当然的把人当成货物。

自甘堕落,那就不是大明朝廷能管的过来的事儿了,行政力量固然强大,但也不是无所不能的。

如果自由被异化,那么,自甘堕落的卖,就成了个体自由,甚至是合理的,而买,就成了男性仗着自己性别优势的压迫,自由被异化后,就是对道德的冲击,这个时候卖方不犯法,而买方犯法。

鸡犬相闻的桃园生活这种对于乡野的想象,在这一刻彻底破灭了。

林辅成回到京师后,就把自己关进了门里,开始写东西,三天后,休刊三十三日的《逍遥逸闻》复刊了,即便是王谦已经做好了准备,多印了五百本,可是一共一千五百本的逍遥逸闻,还是直接卖光了。

林辅成出了京畿后,遇到三十二个流民,这些流民是破产农户,七个孩子、十个女子、十五个壮丁,他们迁徙入京讨生活,有专门打劫入京流民的山匪,准备抢了这三十二个流民,战斗爆发了。

大明正在进行这种演化,社会风气,对买方的批评,大过于对卖方的批评,演化的结果就是:钱谦益大明的礼部右侍郎,最后娶了风尘女子柳如是。

林辅成看完了之后,气到胸闷,头晕眼花,他看着笔记上的内容,怒火冲天的说道:“他们居然连荒地都不能种,宁肯那些地慌着!县衙、粮长发到里正家的番薯种苗,这些狗一样的玩意儿,居然也要收了,让百姓吃一口饭,碍着他们什么事儿了?”

这种吊诡的循环,在自由被异化之后,就会变成现实。

“缇骑有两个?”林辅成惊讶的问道。

买方犯法这件事,阻碍了卖的自由,买方不买,卖方卖给谁?所以在异化的自由之下,买方犯法会逐渐变成沉睡法条,最终沉睡,变成买卖都不犯法,也就是大明眼下的现状。

正如朱翊钧对黎牙实说的那样,社科这种东西,从来没有对错,只有立场之别,大明现在维新,需要依靠大多数人的力量发动社会的变革,这就决定了变法派的立场,就是大多数人的利益。

缇骑只好让开。

朱翊钧看完了林辅成的第一篇内容,让人多买了一份,用松脂封好,准备死后带到陵寝里去。

林辅成问了很多很多,这个里正虽然不明白问这些有什么用,但还是如实回答了,一亩地收成多少、地租几何、家里几口人、几件衣服、村里有几口水井、有几头牛、一共有多少台织机等等,都问的一清二楚,并且记好了笔记,方便日后翻阅。

缇骑也不知道怎么跟读书人解释他的武力,只能说有五年墩台远侯的经验了。

今年村里的地遭了虫灾,乡贤何氏不肯减租,这家里的粮食不够过冬了,所以这三十来个人一合计,就直接奔着京畿去了,至少京畿还能有点活干,再不济养济院的官舍里,也能避一避冬风,不给乡贤缙绅干活,是因为给何大善人干活的人,实在太多了。

缇骑也不说话,林辅成不是跟缇骑讨论,而是心中郁气,实在是无法纾解,在抱怨罢了。

过程也不复杂,这何氏深宅大院,本来不会被轻易攻破的,但奈何何氏虫灾不减租,怨声载道,这何氏家里看门的小门房,亲爹亲娘被逼的快饿死了,这小门房就勾结了山匪,夜里打开了何氏的家门,山匪蜂拥而入。

“此间惨案,这对与错是与非,又如何断的清,问的明?”朱翊钧拿着这一期的逍遥逸闻,读着林辅成最后三个问题。

而高阳县也有十数人、或者数十人聚啸山林的匪患,一共有七个贼窝。

“我过去看看。”林辅成有些气急败坏,他既然要了解事实,就不能胡说八道,连问都不能问了?

情况非常非常不乐观,村里连水井都是乡贤缙绅家的,而且还经常为了争浇灌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