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九章 我的下限是你的上限(2 / 5)

,河套穷的叮当响,所以即便是有三年升转,满九年给特赐恩科进士这种恩赏,依旧无济于事。

“贱骨头。”梁梦龙坐下,用力的叹了口气,中军大帐内,再次安静了下来。

“做好自己手头的事儿吧。”戚继光露出了宽慰的笑容说道:“不必过分担心,我们这群武夫着急也没用,陛下在信中说,会处置好的,最擅长对付读书人的是读书人。”

河套的剿匪已经趋于尾声,甚至一部分以前留下的沟渠也进行了疏浚,河套的春耕比内地要晚上半个月,但已经是春回大地,雁行人已经出塞,三边军兵已经开始了向河套迁徙,封疆大吏,绥远总督潘季驯已经赶往胜州,只需要等知县、先生、知府六房等官员赶来,大明京营就可以准备班师回京了。

现在,一切计划都因为没有官员前来彻底被打乱。

戚继光相信陛下会解决好这个问题的,就像陛下相信他戚继光能打胜仗,而不是突然黄袍加身要取皇位一样,这是一种彼此的信任。

“我们要彻底王化河套,就需要兴文教,但是没有读书人愿意前来,这次陛下召集儒学士前来河套,无人应诏,在我看来,不过是读书人想要跟陛下讨价还价罢了,为了更多的恩荣。”戚继光笑着说道:“不必过分担忧,陛下,一定会处置好这件事的。”

戚继光的思考方式,和常人完全不同,他是从读书人的目的去出发,事情就变得简明扼要起来。

这也是他作战的思考方式。

比如要彻底守住大明京师的北大门,需要守住的不是喜峰口、姊妹楼等四处关隘,而是塞外的大宁卫;要守住北古口,要守住热河,那里是大明新修的军堡,通往全宁卫的另外一条山道;要攻伐板升,就要先拿下东胜卫、大青山山口和武川县,这样三面夹击之下,俺答汗只有决战或者西进。

这种倒着来的思考方式常人并不具备,即便是灭国之战的将领中也少有这种思考方式。

比如金灭北宋,完颜宗望就是从幽州北京出发,绕开了城关,就食于敌,直扑开封府,结果第一次开封之战,被种师道从西而来击退,大宋西军救援成功,完颜宗望只能撤退,这个时候完颜宗望才意识到,要攻破开封,要阻碍大宋西军的援助,而要阻拦大宋西军,就要攻破太原。

完颜宗望和()

完颜宗翰终于合兵太原,击败坚守了250天的王禀,金国才在第二次开封之战后,将宋徽宗和宋钦宗俘虏。

上一次吕宋需要读书人前往兴文教,大明皇帝设特赐恩赐进士,前往举人,九年特赐,并且论功行赏,这一次河套比吕宋要近一些,而且生存环境,也都差不多,吕宋酷热难捱,河套遍地风沙,读书人想要的不过是皇帝增加一些筹码。

戚继光是对的,这一次就是读书人在要筹码。

“趁着大家都来了,我简单说几句,这次作战出现了一些问题。”戚继光示意众将领坐好,他要开始骂人了,他把陛下的书信给梁梦龙看,其实是给众人们展示他的圣眷,来确定自己的威信,这是从张居正那里学来的小技巧。

其实他完全没必要这么做,以他在军中的威信,真的要骂人,连刺头李如松都不敢大口喘气,甚至连事后抱怨都不敢。

戚继光看向了李如松说道:“李如松带领的骑营纪律最差,风评也是最差的,征伐武川的时候,把当地十二个部落的牛羊全都拉走了,一句话都没有就是硬抢,后来掌令官察闻到后给人家补了银子,这件事才算是没闹起来,边民生活不易,若是王师人人如此,那草原就是遍地匪患。”

李如松没有还嘴,也没有狡辩,而是认真的记下了,他倒是要看看哪个小鳖孙管不住自己的手,把这些个部族的牛羊给抢走了!让他在大帅面前,丢了这么大的人!

京营锐卒不缺这点银子,骑营更不缺!

他没下这样的命令。

“麻贵率领两个车营,为了争抢缴获,起了冲突,还打死了人,有这个事儿吗?”戚继光看向了麻贵问道。

李如松直接就乐了,压力来到了麻贵。

麻贵呆愣了下,头皮发麻的说道:“有,死了一个,伤了三个。”

“为何不报?”戚继光平静的问道。

“报的战亡,为了争抢缴获报亡,就没有忠勇祠了,赵二牛是湖广人,遴选入了京营,又讨伐千里,到了胜州,结果死在这种事儿上,我实在是…张不开口。”麻贵选择了实话实说,哪有将军不护犊子的,你不会犊子,上了战场,中门大开,敌人直接直扑中军了。

争抢缴获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儿,死了上不了忠勇祠。

“日后据实报闻,就不上忠勇祠了。”戚继光的处置看似不近人情,但军纪就是如此,是什么便是什么,戚继光继续说道:“抚恤照给,给家里人说的时候,以意外论就是了。”

抚恤照给,是陛下的恩荣,出塞征伐作战,除哗营外,阵亡军卒一律按战亡抚恤,以意外论,是给军兵体面。

大明京营的锐卒也是活生生的人,看见金银财宝也眼热,也想多拿多占,也想吃独食,也会为了争抢缴获而弄出乱子来。

即便如此,大明京营军纪的下限,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