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四章 欺你老迈无力(2 / 5)

大典礼上,因为失仪,让人嗤笑,本就主少国疑,皇帝再失仪就是雪上加霜了。

不过现在已经没有这个顾虑了。

现在陛下就是把那些个零碎都扔在地上,也没人敢笑话皇帝,大明皇权已经不需要那些过分繁琐的礼仪维持皇家的庄严了。

黎牙实在游记里写了战争的原因,写了大明圣堂勇士的强大,他再次提笔写道:

[我实在是无法理解蛮王俺答的愚蠢,他到底是在怎么样的情况下,选择筑城板升,这实在是太方便了,离大明那么近,大明精锐可以在一个月的时间扑到板升城,而蛮王俺答他不能逃。]

[那是他的家,他的金国的都城,那就是他的王座!他一旦逃离,那他还是草原上那个雄鹰吗?草原人和泰西的蛮族一样,他们只认可实力,当你弱小的时候,他们就会像豺狼一样将你撕碎。]

[作茧自缚,春蚕吐丝为茧,将自己裹缚其中,蛮王俺答为自己编制了一个蚕茧,他没有选择,要么战胜大明,要么死亡。]

黎牙实对自己的游记颇为满意,而后又洋洋洒洒的写了许多在大明的见闻,因为失去了语言环境,黎牙实认识拉丁文,但是已经没有书写的习惯。

黎牙实不能理解,俺答汗怎么敢在草原筑城,那不是设个靶子给大明打吗?

大明调动了超过二十万兵力,如此规模的调动,根本瞒不住有心人的探查,从京堂,到宣府大同、开平卫、陕甘三边的大军调动,规模过于庞大,大明皇帝也没想要隐瞒,此战,就是为了让每个人都知道。

俺答汗也不例外,老迈的他在板升城,召集了自己手下的万户、三娘子和喇嘛,商议如何应对。

俺答汗真的老了,他所有的雄心壮志都已经被消磨殆尽,面对大明的三路进攻,此时的俺答汗略显手足无措。

“何必动用这么大的阵仗,真的是太浪费了,年轻人真的是太气盛了,京营的铁浑甲,一副就五十二两银子,此番京营出动的八万人马,有铁浑甲一万三千副,完全足够把我们金国买下来了,咱们还得找人家不少钱。”三娘子啧啧称奇,她现在属于是置身事外的心情。

想想皇帝为了这么多银子,咬牙切齿的模样,她就觉得有趣,一定是心疼坏了,肯定又在打各大望族的主意,想要抄几家回回血,充盈内帑国帑。

没错,大明皇帝征伐和她的归化城无关,她坚持和解,建的城名字都叫归化,大明军又不是见人就杀的屠夫,为了维持大明京营的军纪,京营也不会滥杀无辜,大明京营的军纪皇帝极为重视,那可是皇帝为所欲为的底气之一。

按照吊民伐罪、上报天子、下救黔首的主张,归化城的边民,属于黔首。

相比较板升,归化城是胡汉杂居,而且汉人很多,在大明活不下去逃到草原的汉人。

“三娘子!你要点脸吧!大明军都打过来了,你要做叛徒不成?!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董狐狸一听,怒气冲冲的说道,土蛮汗因为不堪大明攻伐,跑到了京师投降也就罢了,三娘子作为俺答汗的夫人,居然如此帮着大明说话!

三娘子一挑眉,嗤笑一声说道:“叛徒?我一个九岁嫁给俺答汗的瓦剌女人,你跟我说叛徒?我背叛谁了?俺答,你说句话啊,当初伱要娶我,可曾问过我?”

叛徒?他三娘子没下药毒死俺答汗,都是她心怀穷民苦力,不愿意多生事端,要不然遭殃的还是那些最多的、也是最底层的人,她是北虏内部和解派的代表人物,她现在活着,也要为穷民苦力活着。

他三娘子是被抢来的。

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这些年,她前往大同宣府京师,边方贸易,总是带回铁锅、盐巴、茶叶,现在多了一个海带,稍微有点存银,就放在了燕兴楼交易行里,多攒点钱,再有大雪天灾,草原人能多活一些人。

三娘子在草原拥有极为广泛的拥戴,可不仅仅因为她是俺答汗的夫人。

去年借棉服,除了她,谁能从吝啬的大明皇帝手里借到棉服?

三娘子靠在椅背上,拿起了茶杯,喝了口茶,看着剩下的几个万户,露出了一个笑容,骂她的只有董狐狸,其他五个万户,一言不发的坐在那里,他们心里有怨气,怨俺答汗,招惹了天怒。

“好了!大家都少说两句吧!”俺答汗伸出了手,示意大家不要再吵了。

俺答汗略显浑浊的眼神看了眼三娘子,叹了口气,看向了大帐之外,缓缓开口说道:“悔不该,不该放走那马芳。”

马芳,京营副总兵,现在的大明讲武学堂祭酒,现在已经养老了,整日和刘显互相吹嘘当年自己的战绩,如何如何的勇猛,一个个都跟天神下凡一样,关键事实和他们说的没什么区别,二人用事实说话,往往争执不下。

俺答汗最后悔的事,就是把马芳放走了。

马芳是山西蔚州人,小名马三,是宣府边方军户,按照大明边防军户制度,父亲一人在边方做卫军,其他人耕田,马芳八岁的时候,被南下的俺答汗所掳走。

马芳的确是被俺答汗亲自给掳走的,而且八岁开始,马芳就为俺答汗开始养马了,马芳天生神力,还肯吃苦,十岁的时候已经能腾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