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章 光明,非常昂贵(3 / 5)

兵,得到了永乐七年造的火铳,喜不自禁,成为了他唯一一把火器。

不是永乐之后没造过火器,是永乐造的火器,质量极好,一直到明末松锦之战,这些古董火器依旧活跃在战场,最后被黄台吉缴获,成为了鞑清皇宫的收藏品之一。

大规模列装的火铳,自然不能像骑营那般奢侈,用花梨木做枪托,那只是矫枉过正的一种态度表示,大明没那么多的花梨木,成本过于高昂。

兵仗局一年能造鸟铳三万五千支,而兵部军器监一年能造鸟铳六万支,大明边方火器,需要三十万支左右,为了备战,还需额外造鸟铳三万支,各种火炮三百余门,主要是为了应对莽应龙死后的西南之变。

兵仗局、军器监的生产压力极大。

朱翊钧其实一直想去王恭厂看看,王恭厂就是大明的火药库,奈何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朱翊钧作为皇帝,自然不能亲自去,钓鱼归钓鱼,把自己给赔进去,会被人笑话。

朱翊钧在兵仗局逗留了半个时辰,整个兵仗局内,一尘不染,连树叶都干干净净,显然是经过了精心打扫。

“陛下,内阁回了消息,说水师扩军的事,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主要是从松江府抽调一万两千军,前往几个市舶司组建,今年内便能见到成效。”冯保回禀了陛下的询问,文渊阁已经在全力推进了。

“大司马和大将军说,扩军最难的就是募兵,若是拉壮丁,那就是乌合之众,一盘散沙,募兵最大的难处,便是兵源,现在比以前好解决,船厂团造,壮丁很多。”冯保又禀报了兵部尚书和京营总兵的判断。

匠人,非常守规矩,因为生产中,不守规矩要付出血的代价,很多奇葩的规矩,都是用人命总结出来的,匠人是天生的兵源,因为他们守规矩,还有力气,和秦汉唐时的良家子一样,是中人之家。

“皇叔那个蒸汽轮机,弄的怎么样了?”朱翊钧坐着大驾玉辂回离宫的路上,询问着皇叔朱载堉的研发进度。

冯保低声说道:“没个消息,德王殿下这几年,醉心于蒸汽轮机,但一直没什么结果,有些格物博士对此颇有微词,那东西一年就要几万两银子投入。”

“再给皇叔批三万银,告诉皇叔,此事不急。”朱翊钧选择了真金白银的支持。

冯保笑着说道:“蒸汽轮机虽然仍然不堪重用,但往复式蒸汽机,已经有了不小的成果,去年秋天,已经有一马之力了。”

大明的蒸汽机,一共有两条路线,蒸汽轮机和往复式蒸汽机。

蒸汽轮机这种远超时代的怪物,能转起来,都是大明工匠心灵手巧,这是梦想,是追求,是诗和远方,而往复式蒸汽机则是现实。

蒸汽轮机的难点在哪?对于现在的大明而言,全是难点,即便是做出来,也只是一个奇物,不能大规模量产。

往复式蒸汽机的原理,对于大明而言,不是很难,那就是个风箱,但是从原理到实现,需要漫长的道路要走,比如气缸的密闭性,蒸汽压力的控制、蒸汽输入控制等等。

大明的燃料还是太贵了,试错成本高昂,煤炭埋藏又太深了些。

三娘子送往了羊毛,面圣之后,再次甩着马鞭离开了京师回到了草原,岁月开始在三娘子的脸上留下了痕迹,这不影响三娘子的美貌,是时光沉淀的成熟。

黎牙实又纳了两个妾室,一个红毛番一个金毛番,乐不思泰西,只不过他的游记里,再无爱情二字。

琉球国王尚久和倭国国王足利义昭王府紧邻,彼此斗的很凶,尚久在琉球时候怕倭寇,到了大明亲爹的怀抱里,就不怕倭人了。

琉球王府最近技高一筹,把搜集好的粪罐,扔进了倭国王府内,导致倭国王府臭气熏天。倭国王府对等反击,最终引得礼部鸿胪寺的注意,皇帝一道旨意,训斥了两个番王浪费,不得再扔粪罐,那都是肥料。

这也成为了京堂笑话之一。

沙阿买买提除了喜欢到前门楼子听评书,忽然喜欢上了逛书院,朗朗的读书声,让沙阿买买提流连忘返。

在数日之后,沙阿特使找到了鸿胪寺卿陈学会,神秘兮兮的献上了一份宝物,来自波斯湾忽鲁谟斯的黑油,这种油可以燃烧,但是味道很不好闻。

光明,非常昂贵。

尤其是在夜里,大明的灯油,主要是动物和植物的油脂,比如琉球来的鱼油,晚上点的起灯,至少也是中人之家,凿壁借光,是一种向学的赞誉,更是物资匮乏的体现。

朱翊钧见到了一桶石油,他很确定这就是石油,石油提炼之后,可以得到汽油、煤油、柴油、溶剂油、润滑油、齿轮油、石蜡等等,而这一桶石油是沙阿买买提随身携带照明的灯油,因为味道太难闻了,沙阿特使非常不喜欢,到了大明就换成了鱼油掌灯。

“大明真的是物华天宝,无所不有吗?”朱翊钧看着石油,叹了口气问道。

“应该是吧。”冯保有些不确信,大明缺金少银没有铜,煤炭埋得深,优质铁矿极少,现在冯保发现,又多了一件,石油。

按照沙阿买买提的说法,这种油,在忽鲁谟斯只要跺一脚,就往外喷,当地人都把这些黑油点着了,防止火灾。

大明的贡